国微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239)
国微控股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2014
分类

中广互联:CCBN凸显有线行业十大共识

发布时间:2020-07-09 文章来源:

中广互联:CCBN凸显有线行业十大共识

"2014-03-21 17:47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作者:曾会明

来源链接:http://www.sarft.net/a/161108.aspx

今年3月,北京的白酒消耗量肯定低于往年,理由不用说,你懂的。

从行业发展的状态而言,今年的CCBN注定很难呈现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和产品,但或许是竞争主体迅速多元化、格局复杂化,或许酒精的减少也有利于清醒的思维,从笔者在近一周的展览、会议、酒桌、茶座上了解的情况来看,关于有线行业的前景、趋势,意外地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不妨在此做一个粗浅的梳理,权作CCBN2014的盘点之作。

1、 宽带业务应作为有线的基础业务

2003到2013的十年,有线网络一直围绕着数字化、整体转换在做文章,期间伴随着一省一网的整合和各种折腾,期间2009年9月28日9个上星频道启动高标清同播,随后有线行业逐渐转向以高清互动业务作为主流。

2008年,电信业再次重组之后,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变成全业务运营商。随后宽带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3G、4G逐步演进。同时话音业务日渐式微,宽带数据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信OTT业务逼迫电信从SP业务的主导走向流量经营、智能管道战略,并期望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获得国家层面更多的资金支持。

OTT TV使原来电信主导的宽带数据业务与有线主导的视频业务产生了直接的交集,加上互联网商业模式逆袭各传统领域,使越来越多的有线运营商恍然大悟:一定要将宽带数据业务放在与视频业务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CCBN期间,在中广互联组织的一个视频访谈中,歌华有线市场部主任韩霁凯介绍说,歌华去年开始在宽带接入业务上发力,今年的目标是增加10万户。珠江数码副总裁刘明亮谈到,他们将今年定位为“宽带年”。另据悉,广东省网今年将启动网关产品,这同样出自对于宽带通道控制权的重视。

对于这样一个共识,有些运营商还是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角度理解,通过业务多元化,手里多一张牌就能够在竞争中多一些捆绑营销的打法。更深层次的认识,笔者认为应放在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高度去看,这是未来商业的核心。

这一认识,正是接入技术领域专家姚永老师此前指出“有线网应实现100%双向”的原因所在。相信在这一共识之下,将推动有线网的双向网改进一步提速,因此烽火通信、东研网络、成都广达、数码视讯等展台今年格外热闹也就不足为奇。

至于宽带业务的网间结算、互联网出口等等问题,业界对国网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相信这也是国网能够汇聚全国资源及行业信心与信任的重要手段。

2、 有线网应走平台化运营之路

平台化运营,简单来讲,就是我来搭台、大家唱戏。比如微博、微信。

有线网络发展之初,是有线电视台,其时台网是一体的,如同电信业发展之初电信网络和电话业务是一体的,同属专有网络提供专有业务,当年甚至传真业务都是相对独立的网络。

随后,台网分离将有线网推下海,有线网传输电视台的内容,某个角度来说,这时的有线网已经具备了一丝平台化运营的意味,包括央视3、5、6、8透过各地有线网络进行收费,包括后来付费频道的落地合作。只可惜当时由于有线台的惯性,以及其他电视传输渠道的缺失,垄断下的分工使有线网络并未建立平台化运营的思维。

平台化运营的基础,是要构建、开放自己的能力平台,大幅降低CP、SP的进入门槛。这方面有线做得很差。

再次回顾数字化的十年,在技术平台方面,从CA、SMS、数据广播、NVOD、浏览器、中间件,到BOSS、VOD、IP QAM,有线网络一直只是在原来模转数的平台上不断打补丁而已。

2010年,三网融合政策虽然给了电信的IPTV从偷偷摸摸到名正言顺的名分,但由于其专网运营架构与有线网络其实并无二致,其前端到终端的标准化程度也并不彻底,因此并未大幅降低社会资源进入的门槛。但当OTT TV大潮涌来之际,封闭体系的弊端才彻底突显。

本届CCBN期间,越来越多的有线运营商在谈平台化运营,虽然各自认识角度和程度不尽一致,但都认识到完全靠自己来开发、运营增值业务越来越难。

因此,IP化就成为必然趋势,IP化的目的是为了标准化以及相对的开放,开放与标准化是为了降低外部资源进入的门槛,便于业务的快速部署及上下线。在这里,DVB及IP内网的高效率、高质量传输将是有线的优势,强调IP内网也并不意味着与互联网的阻隔。

3、 DVB+OTT是平台化运营下的合作共赢

DVB+OTT肯定是本届CCBN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3月18日,笔者代表DOF论坛关于“DVB+OTT商业模式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汇报,得到了业界高度的关注,以至于CCBN展会期间很多人都来找我讨论其中的一些问题。

研究认为,DVB+OTT是有线网络由原来的圈地运营、前向收费向开放运营、后向收费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演进之路。互联网由于汇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甚至走向万物互联,因此有线网络拥抱互联网将是必由之路。

笔者在演讲中认为,C2B将是商业的终局。汪海天在其博客文章中非常敏锐地提出,“颠覆产业的不是互联网,而是生产过剩。”是的,正是由于生产过剩,“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卖掉(抓住用户的需求)?”和“怎样才能把东西卖掉(迎合用户的心理)?”成为营销的两大主流路径。这正是C2B的原因所在,从信息流控制来讲,实现了供需信息的倒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流的价值。

笔者在演讲PPT中画了一个由前向收费走向后向收费的游标卡尺,这个平衡点将逐步向右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在后向收费还未建立起来之前,需要先有用户的规模,这正是DVB+OTT难以落地的原因所在。因此,需要捆绑更多的资源进来,共担风险,同时有线网络需要构建平台化运营体系,走向合作共赢。DOF成立“DVB+OTT落地应用推进工作组”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本此签约的10家机构包括有线运营商、投资、内容、服务等机构,都是DVB+OTT落地应用工作中的稀缺性、互补性资源。

再远一点来看,当商业走向C2B终局之时,商业模式又将向前向收费回归,这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对此,百视通技术公司副总裁兼百视通研究院副院长黎文博士在其演讲中持相同观点,他指出,形成这个商业闭环,靠的是从用户返回到内容生产和运营的大数据。

本次展会几乎到处可见DVB+OTT的字样,从系统到终端不一而足,国微推出的“icast融合电视伴侣”产品值得关注,这个USB Dongle做了CA解扰及智能EPG呈现的工作,可以与智能电视及OTT盒子结合,形成DVB+OTT或者OTT+DVB的融合。

从DVB+OTT初期的商业模式来看,至少目前一亿多的标清单向用户,升级为高清DVB+OTT用户,是具备较为成熟的前向收费商业模式的。

4、 半开放、半连接将是较长时间内的最优商业模式   笔者在前述“DVB+OTT商业模式研究”的演讲中认为,有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是推倒柏林墙的模式,而是先引滦入津,逐步对接的过程。因此,半开放、半连接将是较长时间内的最优商业模式。

在中广互联组织的一个小型内部座谈会上,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指出,互联网从来就不是真正开放的,从苹果的iOS到微博、微信,都是半开放的模式。杨崑认为,传统广电和电信是业务和网络捆绑、内容和业务捆绑;现在处于前互联网时代,是媒体和媒介分离(新媒体)、业务和承载分离(OTT);后互联网时代,将出现平台和功能分离(应用商店)、数据和管道分离(SDN,云计算、大数据);最后,应用平台+数据管理和控制将成为横在网络传输和功能软件、数据运营之间的核心环节,服务体系被彻底重构。因此,SDN、云计算等新技术概念的背后,是谷歌等巨大的商业推动力量。

杨崑认为,“半封闭花园”的模式是在利益最大化和发挥互联网开放性优势这两者间的平衡点,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要建立有完全控制力的垂直体系,除了获得对用户的控制权,还需要掌握网络层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使业务和数据通道能紧密衔接、才能建立对用户的控制能力,新的用户入口将是整合了数据控制、业务功能提供全部能力的服务入口。

因此,对于OTT的视频内容,先放到有线IP内网之中,既符合逐步开放的原则,又能满足高质量的视频服务保障。

对于未来,有线网的确应该做好基础业务免费、靠规模化的用户实现增值业务后向收费的准备;但对于当下而言,全力保住现有的视频用户,控制好“卡尺上的游标”向右移动的速度,是最为可行的“且战且进”的策略。

5、 高清到4k,有线网仍具阶段性优势

Netflix不久前与Comcast达成一项协议,前者向后者付费,以保证后者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前者提供的服务。这一协议无疑给有线运营商在面临OTT的挑战时增强了一份信心。

尽管有宽带中国战略、光纤入户,有线网的DVB高清直播以及有线内网IP的高质量传输,从目前来看仍具备一定的优势,有线网络应该加快高清化的进程,并积极跟进4K的发展。

自年初4K在大洋彼岸的CES上成为热点之后,优朋普乐、百视通也纷纷发力4K,歌华有线日前宣布将在年内推出百兆宽带产品,并成为国内首家引入4K内容的运营商。本次展会上,同洲、创维、九联、哈雷等多家展台也纷纷推出4K机顶盒或H.265编解码的概念性产品;海思展示了其Hi3796C V100的4K/H.265芯片方案,成立不到一年的兆芯也发布了其4K芯片方案,兆芯还是联彤为东方有线提供的智能终端的芯片提供商。

当然,4K的产业链还未成熟,尤其是上游的内容制作及电视台播出环节。预计4K内容将如1080P的高清一样,先在宽带互联网上以下载方式启动,随后通过电视台的4K播出才能实现全面的普及。

此外,笔者在杜比的展台上欣赏了他们在今年CES上推出的杜比Vision技术的演示,该技术在同样的1080P分辨率之下,提供了更大的亮度范围和更广的色域,效果对比可用震撼来形容。据介绍,蓝光的最大亮度仅100NITS,而杜比Vision可达到4000NITS。

人类对音视频体验的追求永无止境,有线网的大带宽接入,迫在眉睫。华为展台正面的“大视频 宽网络”几个大字,很好地概括了这一主题。

6、 发挥有线网络的本地化O&O优势

无论是阿里巴巴通过其阿里云TVOS与华数、智能电视合作的落地,还是小米与佳视互动联合与江西省网进行DVB+OTT的合作探索,越来越多的有线运营商在看到互联网公司全网运营优势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独有的本地化落地运营优势。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战略正走向商务电子化,从C2C,到B2C,正走向O&O的线上线下运营。而有线网作为驻地网络运营商,拥有以城区为主的2.2亿用户,而且通过整转收集了较为完善的用户信息,本身具备了做O&O的非常好的条件。

阿里巴巴从C2C到O&O走了10年的历程,有线网却是可以一步直达O&O!

当然,有线网络还需要加快双向化,更需尽快提升运营能力,寻找好的运营合作伙伴,挖掘O2O的本地化黄金资源。

7、 有线网对大数据开发日渐重视

平台化运营也好,O&O业务拓展也好,商业的终局是C2B也好,基础都是要做好大数据的开发。而双向网改、IP化,是数据采集到分析、应用的基础。

大数据包括内容与内容、内容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应用。在内容与内容的关联应用方面,本次展会可以看到永新视博、数码视讯、深圳国微等公司做的基于智能EPG的智能推荐系统,将直播频道与VOD、网内应用甚至OTT内容逐渐打通。

南京图格、国双科技的展台,全面展示了对IPTV及有线网络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运营的内容。大数据,将助推有线网络逐步走向精准营销、精准广告。

笔者与国双的技术人员在其展台做了些沟通,据他们介绍,目前有了更多的运营商开始考虑大数据,但最基础的数据采集工作由于有线网络及终端现有系统的差异性与多元化,难度很大,而且数据定义及格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希望中广互联能够牵头组织运营商及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公司对此进行共同讨论。

8、 非视频业务受到更多关注

或许是由于OTT业务目前也主要定位于视频服务,因此在DVB+OTT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对有线VOD业务的直接冲击;或许是有线运营商在高清互动业务中对高清频道、付费频道、点播、回看等业务多采取了打包销售的模式,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ARPU值,就需要更多地考虑非视频业务;或许,有线运营商已经开始更多地考虑向平台化运营转型;总之,非视频业务开始受到了有线运营商的更多关注。

华数与阿里巴巴基于彩虹BOX的合作,开启了对于TV电商模式的探索。游戏业务,被越来越多有线运营商所看好,金亚与完美科技合作,还与辽宁电视台的《游戏竞技》频道达成资本及运营层面的深度合作,永新视博旗下的视博云也将云端计算推流到桌面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视频游戏业务。金亚的展台上还展出了致家出品的卡拉OK系统,并整合了音响系统、手机语音点歌、专家打分、云端存储与分享等功能。

在18日举办的第五届数字技术未来论坛上,视联动力介绍的视联网技术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该技术以视频交换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了有线网高带宽及高清视频的优势,并与中央综治办等部门达成了全国性的合作。

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DOF会员也提出了希望联盟今年能够对非视频业务资源进行整合的需求。总体而言,将关注点从视频业务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这是有线网络运营商视野高度和广度的一次很好提升。

9、 一云多屏、统一运营形成共识

多屏覆盖、多屏互动,在歌华、天威、厦门、贵州、华数、南京等地进行了一些不同层面的尝试之后,得到了整个行业越来越统一的认识。

这个共识就是,有线网应该在服务电视机大屏幕的基础上,向手机、Pad及PC提供服务,以满足用户移动化、碎片化的收视需求。同时,需要构建一云多屏的统一平台,统一用户认证、统一管理和运营。

因此,本届CCBN上支持HLS、Mpeg Dash的产品随处可见,实现依据用户终端的网络及解码性能自动向多屏、多网分发不同带宽的码流,支持多码率自适应切换,实现多码率间的统一切片,确保码率切换过程的平滑连续。

独立网关、电视路由器等产品随处可见,在高清互动机顶盒或智能终端上通过多高频头实现多路直播视频的转码与WiFi推流的功能也是如此。

伴随着OTT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屏的应用,DRM也较去年有了更多的产品,数字太和、永新视博且不说,甚至连高斯贝尔都推出了一套DRM系统。

在制作及播出、播控环节,新奥特、大洋、捷成等展台的主题则是全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全媒体融合生产管理平台,博汇的展台则是全流程、全业务监测系统之类。

思科今年推出了所谓的软件定义盒(Software Defined Box)SDB解决方案,其思路与视博云类似,将应用在云端计算,将运算结果打成TS流通过推流服务器推送给机顶盒,这个主要是用来为配置较低的存量机顶盒提供多业务的解决方案,此外的好处是很多业务只在云端配置即可,从而省去了不断对机顶盒进行升级和维护的操作。

关于一云多屏、统一运营,目前的情况来看,共识业已形成,但各家系统方案大多只是解决了某个局部问题,若想既能将已投入的BOSS、VOD、IP QAM等资产充分利用起来,又能打通存量机顶盒(包括标清单向、标清互动、高清单向、高清互动)及智能终端,还需要更高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定制开发。

预计有线运营商的一云多屏真正打通、实现之后,下一步的宽带门户与高清互动门户,在版权环境得以进一步明晰之后,还将有新一轮的融合。而这一局面,也将影响到内容提供商将逐步购买能够覆盖各类终端的全权版权,以满足运营商及最终用户的多屏统一业务需求。

10、 智能终端和网关两路并进

3月20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广科院举办了TV OS推广会,TV OS 1.0版本的正式发布之后,希望能够在产业化推广方面尽快提速,以适应业界对于智能终端的巨大需求。

几乎所有的机顶盒厂商、机顶盒方案商,甚至中间件厂商、软件商、接入网技术提供商,大家的展台上到处摆放着安卓的智能机顶盒,有纯OTT的盒子,也有号称DVB+OTT的盒子。联彤的展台上展出了其提供给东方有线的智能机顶盒,展板上写着“东方有线唯一智能终端合作伙伴”,以及符合广电总局TV OS标准的字样。

另一个热点是网关,除了前述的电视路由器、转码后WiFi推流的产品之外,还有Intel的无头、有头网关,数码视讯的MoCA机顶盒与家庭网关配合的方案,

RealNetworks的家庭私有云方案中其实也包含了网关的一些功能,海思推出了智能家庭网络芯片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多屏覆盖以及针对OTT终端的融合需求,将CA和DVB在网关终结,转成IP视频和数据流,从而能够将DVB业务在OTT的IP盒子中呈现,这些需求推动了今年CCBN上更多网关产品的涌现。

此外,有线智能电视一体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除了这一领域老牌的领先者创维之外,九联也展示了其余冠捷合作的Philips品牌一体机。

未来的有线终端,究竟是盒子,还是网关,还是Dongle+Pad,或者一体机?恐怕还要看各方的博弈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演进。至少,智能机顶盒和网关产品将在较长时间内两路并进。

本文的六千余字,很难尽现今年CCBN的亮点与重点。虽然也听到了不少人对今年展会失望的评价,但笔者今年感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共识,这些共识中很多是相互支撑而非独立的,将它们记录下来,再通过业界的努力使之固化成脚下坚实的一块砖,或许就应该是整个行业不断前行的一个过程。"


文章分享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8:0086-755-61363366
分享
在线咨询

Copyright © 2023 国微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8815号   粤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6302

技术支持:易百讯 - 深圳网站建设